北京表面工程学会“表面工程领域关键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暨 2025年度青年学者交流会”成功举办

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活动

北京表面工程学会表面工程领域关键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暨

2025年度青年学者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51031上午,北京表面工程学会在北京应物会议中心(花园路店)举办表面工程领域关键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暨2025年度青年学者交流会”,会议由理事长李卫平教授主持,学会理事及会员代表共30余人参加。

  会议的专题学术报告包括3,具体内容如下:

  (1)报告题目:低维纳米结构表界面原子级调控与器件

  报告人:刘志方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要内容摘要:黑磷和紫磷作为备受关注的二维材料,其高效、高质量制备是应用的关键。电化学剥离法因其操作简单、高效、可控性强,被认为是实现纳米黑磷和紫磷低成本、规模化制备的潜力方法之一。对低维材料的精准剥离,探索其光、电、力等化学性质实现功能器件原子级制造。

 (2)报告题目:硼改性硅化物涂层的高温氧化和热腐蚀性能研究

  报告人:邵蔚副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

  主要内容摘要:难溶金属硅化物涂层具有高熔点低密度以及自修复的优点,B元素的添加能提高硅化物涂层氧化时的自修复能力,基于第一性原理对NbSi2B)合金进行高温氧化行为研究,揭示NbSi2B)合金抗氧化性能提升的微观机理,并利用寿命模型对NbSi2涂层氧化失效进行预测。

 (3)报告题目:新型超高温涂层设计、制备及性能评价研究

  报告人:吴杨副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

  主要内容摘要:CMC材料是支撑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等战略装备的重要材料,在实现轻量化和耐高温目标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利用激光加工方法,替代喷砂处理,对SiC基材进行间距扫描,精确可控地形成沟槽形貌,并从热循环、高温氧化、热腐蚀等方面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研究了SiC在高温条件下的耐氧化机理。

  报告完毕,与会代表就上述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和深入交流,主要探讨了:原子级制造的定义和领域范围;激光加工和喷砂前处理的优缺及研究方向;NbSi2B)合金寿命模型的适用范围等内容。

  与会企业还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关于某种形状零件个别出现服役中发生腐蚀的实际问题,与会行业专家朱立群教授、金杰副研究员等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学会理事长李卫平教授介绍了北京市科协“高创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背景、目标及申报条件,对今年新入选的三位青年人才表示热烈祝贺,并鼓励广大会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准备并申报科协支持的各项人才计划强调,学会将持续优化申报服务机制,助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推动北京市表面工程领域的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

  李教授提出,学会会员应充分利用学会的学术研讨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互动与思想碰撞。学会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围绕前沿课题与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以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营造开放包容、互助共进的学术氛围。

  最后,李教授就“北京市表面工程领域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向北京市建言献策”提出了倡议,希望学会的理事及广大会员积极参与。